《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AASCU)共同合作与管理的新型中美高等教育双向交流与合作项目,由CCIEE和AASCU选择中国和美国有条件的公立高等院校作为该计划的成员单位,具体承担教学任务。
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有关教育机构从2001年3月开始合作开展了以中美高校学分学历互认为基础的项目,经过1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目前中美高校参与最多、合作与交流领域最为广泛的中美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重要平台之一。
李宝虹:送大家一句歌词吧,“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们手中。”
陈凤:作为首届121项目国际班的辅导员,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希望国际班的同学在海外学业有成,时刻心系祖国母亲,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母校。
下面是他们的心得体会。
王文龙
来到美国快两个月了,在这里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
外国人喜欢享受生活,很多店铺晚上六七点就关门了,不像国内一样可以吃宵夜、逛夜市,甚至周末他们也是早早关门休息去了。国外就医完全没有国内方便,在药物管控方面也很严格,一般药店不会说你要什么药就卖你什么药,而且看病也很贵,所以留学一定要注意身体。国外的移动支付不如国内发达,所以去到国外之后要先办理一张信用卡。国外老师非常看重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每个人都要发言,如果像国内一样老师一说要提问学生就低头的话,老师会扣掉这名学生一定的平时成绩,严重的情况可能会挂科。国外不奉行题海战术,而更强调团队协作、个人演讲、查找资料等能力。国外很看重学术诚信,如果学生在学术上弄虚作假,不但会被同学看不起,还会被学校处罚,情况严重会面临退学。
我觉得,出国留学最重要的,像是走出了一口井,看到了自己局限之外的世界,不论那个世界是怎样的,或许残酷,或许孤独,或许不尽如人意。但是,我觉得我的生活,从走出井底那一刻,就不一样了。我学着用不同角度看待纷争,尝试着自己思考,开始享受学习的乐趣。也许这条路充满愁绪和遗憾,但我不后悔,我离家远渡,失去多少东西也会得到多少回报,这一切的苦与乐,都令我乐在其中。
张一萌
学生上课大都比较认真,所以上课的气氛和效果比国内好,老师鼓励同学提问,经常有学生“打断老师”提出问题。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discussion这个环节,因为这相当于是一次“复习+实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就算是没有discussion的课程在课上老师也会留出很多的时间给学生讨论。这种讨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首先是课外的阅读环节,国外几乎每门课都会给出大量的课外材料进行拓展阅读(当然一般是无法全部读完的),然后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也会有课外的文章供有兴趣的学生了解,但国内大多数时候就是老师第一节课推荐一本书,之后再也不提。这种课外的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获益更多。
鲁子曰
来美国这么久,一开始的不适应感已经慢慢消失了。这里和国内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上课的人数比国内少很多,大多数课堂不超过三十人,课程不是特别多,但是课后要求学生的作业量巨大,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相比于国内要更近一些。这里有很多课后的集体活动,而且娱乐设施齐全。住宿环境比国内来说是要好的,和印象中的其他大学相比,东华地理位置位于近郊,没有在大城市里。学校附近真的很荒凉,周边基本上没有多少,如果想购物的话要乘公交打附近的城市里。但是这也使这所学校相对宁静许多,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也许对向往山水平淡的人来说是理想的环境。
范凯旋
在美国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我觉得美国总体上是一个非常热情,充满生活乐趣的一个国家。
在这里我们要先上sheri的课,主要学习语言。每天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英语在慢慢提高。我觉得在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生活,确实对英语有一定影响。美国的人们在生活方面比较随性,我想这可能是他们文化的一部分吧。而且美国的课程致力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去发现,并不是像国内填鸭式教育或者要强制你去做怎样。我觉得这样的话氛围很轻松。
也有其他国家的学生来到东华留学,包括日本的,刚果的。在这个基础上见到其他国家的人也很有意思。大家说不同口音的英语的话是能听出来区别的,无论是停顿、语调方面。
斯波坎市在华盛顿州是很大的,仅次于西雅图。但我私底下以为没有哈尔滨好玩。在美国只能靠公交车出行真的好难,这种基础交通不方便。而且为什么商场就是商场超市就是超市诶?我的意思是他们为什么离彼此那么远…我觉得这点很容易改变的。
王裕尧
2019年9月,我参加了学校的留学项目,到美国的东华盛顿大学学习,有很多收获体会。
学习氛围。到美国以后,不知道是不是语言不通的原因,总觉得自己需要多花时间学习,其实每个学期的课程比在国内少了将近一半,可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确实比在国内多,还有一点感触很深,就是美国学生的悠闲,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受,特别是进入夏季,在学校的草地上,基本上随处可以看见拿着书本晒着太阳的美国学生,悠闲但不散漫,总觉得这种情形在国内是看不到的。
学习难度,说实话,去美国之前,一直以为美国的课程会很轻松,结果恰恰相反。以前以为美国没有考试,结果每门课最少都有两次以上考试;以前以为美国的课程没有作业,结果作业非常多,让我有种回到高中的错觉。也许是因为以前有这些错误的认识,所以反而对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感触。说实话,虽然在美国学习生活比在财大要累,但是却觉得更加充实,或者说更有满足感。
关于美国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说,有点失望,老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其实后来仔细想想,似乎从来没有人说过美国的老师一定比中国的老师好,后来自己再想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误看法的时候,突然明白一件事情:学习的关键不在老师,在自己。
也许我们往往需要经历了才能长大,我是一个喜欢胡思乱想的人,到美国这几个月,感触多的同时也想了很多,也许很乱,不过却是最真实的感触。我到美国校园的第一天,我就觉得这是一个应该要学习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国内的高中应试教育太过严苛,到了大学的第一天就想着放松,然后这一放似乎就有点收不回来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异,但是这确实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詹智乔
国外的课堂纪律没有想象的那么松懈,不是像电视那样可以在课堂上随意吃东西、迟到、听歌、讲话,老师一般在开学的时候会给学生发一个“协议”,规定在我的课堂上不能怎么样,需要怎么样,如果违反规定,则会扣除相应的平时成绩。
国外的食物没有国内那么多花样,他们讲求食物的原生营养,不像国内一样煎炒炸煮蒸焖炖花样百出,色香味俱全。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几乎是没有温水的,要么开水、要么冰水,所以国内的同学刚去的时候可能不太适应,尤其是女孩子。美国这样的国家,交通与国内刚好相反,刚去到国外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
国外的课堂从中学开始就像大学一样,实行“走班制”,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开学以后就要选课,然后根据选择的课程去相应的教室上课。
再者,我觉得美国老师上课好像更注重实用性,他们对理论的讲解相对偏少,可能因为我在国内和在美国都学过了,对一些课的感受是最深的,但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的内容确实很好,同时,基本上比较重要的内容都会在星期五也就是在机房上课的时候,带着我们实际进行一遍操作。
邢艺璇
一转眼来到美国一个多月了,也从最开始的好奇到不适应这里的环境,饮食,再到如今的习以为常,这一个多月我感受到了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自己的英语水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也得到了提升,在这里,自己是一个外国人,去体会其他国家的文化,感觉真的不一样,我们利用小假期的时间去西雅图旅行了一周,打卡了好多地方,品尝到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最开始,对美国的食物真的难以忍受,到现在,已经可以适应这里的口味,尝试去接纳这里的东西。不得不说,这一个多月,我们的厨艺得到了提高,因为刚到吃不惯,就自己买食材,自己做,这是我以前从未体会过的生活。关于学业这一方面,很遗憾,语言考试没有通过,现在在上语言班,争取尽快通过语言,刚开始,是真的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现在已经可以听懂绝大部分,我觉得,要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进步一点,我很期待接下来的生活会有什么样的精彩与感动。
兰皓匀
国外给学生提供几乎所有的运动场地,使得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去享受运动。然后还会有环境优美(干净、设施完善)的健身房、游泳池、篮球场等给学生免费使用。还有图书馆,拿hass商学院的小图书馆举例,里面有各种商业杂志最新的期刊,还有大量的研讨室可以使用。
在国外学习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能够更好的得到满足,我想这应该也是国外学生相对而言更加具有创造力的原因。我希望在不久的以后,国内的高校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赵玥彤
离开中国之前,对美国充满了期待。等到真的出国了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比想象的难。如果要我说出国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定是自己的心态。不管出国之前做了多少的心理准备,来到美国之后才发现之前准备的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想要自己摆脱独自生活的孤独,就要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虽然开始觉得一切都很陌生,但是只要相信到最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自己就会充满动力,就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任佳宏
在美国生活很多方面都充满了挑战。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口音,陌生的食物。但是两个月的时间下来,也适应了不少。
国外的大学和国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在这边体育是很受重视的,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运动设施,健身馆设备也很齐全。每周都有冰球或者橄榄球的比赛,现场氛围也很好。
在这边生活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在这边的各种挑战都是在磨练自己的承受力,靠不上父母,靠不上朋友,只能靠着自己一点一点成长,积极地去面对生活给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