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锤炼研究生的政治修养与实践能力,7月1日上午,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崇师楼B318举行了“初心如炬照乡路,使命在肩助振兴”主题系列活动之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践学活动出征仪式。活动由学院副处级辅导员赵东威主持,院党委书记陈莹莹、院长徐光、院党委副书记翟力、辅导员金东旭出席,全体“学研践行”边疆经济文化振兴团成员参加。

活动伊始,赵东威老师作为“学研践行”边疆经济文化振兴团的指导教师,回顾了学院“三下乡”活动20年的光辉历程。他提及学院曾在2005年荣获学校首个全国“三下乡”重点服务团队,2006年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对学院学子长期以来深入基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他也对本次“三下乡”活动寄予厚望,期望同学们传承优良传统,以实践创新助力民族复兴。

接着,院研究生会主席任明文代表实践团汇报了7月1日至5日在虎林市的社会实践方案。本次活动将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四大方向,在五个基层村镇开展十项丰富多样的活动。实践团将前往八五〇农场、仁爱村党史馆等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还将与仁爱村、新乐乡党组织进行支部共建,联合开展主题党日和党纪学习教育。此外,实践团成员将走访五个重点产业点位,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及边贸合作情况,并制作宣传短片、撰写调研报告,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高云旭代表“学研践行”边疆经济文化振兴团在出征式上发言。她首先向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师生表达了敬意与感谢,随后代表实践团郑重表态,将以昂扬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不负学院期望,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坚定走好“强国一代”的奋进之路,以饱满热情和扎实作风圆满完成“三下乡”社会实践任务。

院党委书记陈莹莹在出征动员讲话中,强调了本次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她鼓励同学们走进基层、体悟生活、关注民生,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她指出,此次活动不仅是同学们锻炼自我的社会实践,更是高校履行社会服务使命的重要体现。陈书记要求同学们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中,提升觉悟与认识,增强政治性、实践性和觉悟性。同时,她还强调要充分发挥样板党支部的示范先行作用,通过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展现学院样板党支部的精神风貌,激励党组织创先争优。最后,她着重提到要重视活动成果转化,构建长效机制,将实践中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创新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院长徐光教授在出征寄语中,高度肯定了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他叮嘱同学们要珍惜此次实践机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认识世界、审视世界,从中启迪科学研究方向,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徐院长还关心同学们的行程安全,强调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帮助,确保顺利完成本次“三下乡”活动。

仪式最后,院党委书记陈莹莹、院长徐光、院党委副书记翟力分别为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与参加活动的各党支部授旗。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全体师生还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庄严的宣誓中深化了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坚定了理想信念,立志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将校园所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关键契机,有助于引导同学们在基层实践中了解国情、锤炼品质、提升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筑牢根基。同时,这也体现了学院对丰富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对于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范例。相信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研践行”边疆经济文化振兴团定能在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收获丰硕成果,续写学院社会实践的精彩篇章,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注入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