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关系,助力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2025年7月15日上午8时,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建的“学研践行”边疆经济文化振兴团,在指导教师副处级辅导员赵东威带领下,再度来到虎林市新乐乡,回访去年暑期与支部达成结对关系的新乐乡党委及新乐村党支部,并开展了专题党日和主题党课活动。新乐乡党委书记董泗臣,新乐乡党委副书记李宝全,组织委员郑璐,组织干事高悦桐,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赵东威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在热烈融洽的交流氛围中,新乐乡党委书记董泗臣系统梳理了虎林市及新乐乡的党建发展与党史传承脉络。他从基层党组织“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实践探索切入,串联起当地红色基因的孕育与传承,通过“抗联精神浸润乡土”、“支部引领产业振兴”等鲜活案例,生动还原了党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历史图景。同时,董泗臣深度总结了一年来支部结对共建的成果:自与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缔结共建关系以来,新乐乡积极借鉴并采纳研究生支部提出的建议,以创新思维为引领、务实举措为抓手,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随后,赵东威老师结合新乐乡一年来在党建引领下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鲜活变化,勉励同学们从共建成果中汲取奋进力量。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既有新乐乡党委政府勇于开拓的魄力,更有乡亲们艰苦奋斗的韧劲。赵东威老师希望新乐乡党委政府能继续保持这份开拓姿态,以更开放的胸怀吸纳青年智慧,与高校形成“需求—研究—落地”的闭环机制;同时鼓励同学们以新乐乡发展需求为导向,把书本里的经济模型、文化理论转化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的实招,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等方面再献良策,让共建成果在乡土大地持续生根结果,共同书写北大荒精神引领下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在接下来的座谈会上,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发言,围绕“党史细节里的乡土温度”、“北大荒精神的当代生长”等话题踊跃交流。在问答互动中,大家对基层党建根基与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实践的认知不断深化。这场座谈既有理论思考的深度,又有乡土情怀的温度。师生透过新乐乡的红色故事与发展实践,真切触摸到了乡土大地中流淌的红色血脉;更以“精神传承”为纽带,让“知史爱国”的种子顺着共建的根系,深深扎进了青年学子的心田。同学们在交流中提出的创新思路和建议,为新乐乡的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助力当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实践团再次来到新乐村党支部,实践团党员赵域棋以“淬炼党性守底线,严明党纪践担当”为主题为新乐村党支部讲授党课,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的内涵、党纪准则的实践要求,结合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守底线”与“践担当”的辩证关系,台下双方支部党员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党课尾声,赵域棋指出:党纪是党员安身立命的“指南针”,抵御思想腐蚀的“防火墙”,更是支撑担当作为的“压舱石”,勉励大家以学促行,将纪律规矩内化为思想自觉、外化为行动准则,在学纪明纪中淬炼党性,为校地合作发展筑牢纪律保障。

此次校地支部共建活动,不仅让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交融,更让“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理念在乡土大地落地生根。通过专题党课的思想引领与座谈会的深入互动,师生们既从新乐乡的红色传承中读懂了初心使命,也从共建带来的发展变化中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力量。对青年学子而言,这是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书本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家国情怀” 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让大家真切感受到青年担当的重量。对新乐乡来说,高校师生带来的新视角,为产业升级、文化传承打开了新思路。未来,双方将继续以党建为纽带,把北大荒精神的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人才共育、智力支持、文化共建等方面探索更多务实举措,让高校的青春智慧与基层的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共同书写边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