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关于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讲话精神,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夏日蒲公英”乡村振兴促进团来到新华村开展“乡村文化产业振兴”调研活动。通过带领学生走到田间地头,走进乡村企业,让学生真正了解乡村农业、产业、文化的发展现状,鼓励学生把田野热土当作广阔课堂,踏踏实实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把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一、乡村产业
7月的新华村万顷水稻田郁郁葱葱,映衬在碧空云海的倒影间。大学生们走在水稻田垄上,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沿着乡间小路边走边看,来到了蒲公英小院种植基地。小院栽种的是滇蒲公英,相较于其他品种滇蒲公英生命力顽强、不易病害且叶肥根壮,一年可以收割4~5茬,种植难度低且经济效益极高。在与农户的聊天中了解到,一斤蒲公英的收购价格在两块左右,一年下来能有6000元到10000元不等,蒲公英茶产业的发展为乡亲们带来了增收的机会。


从种植蒲公英小院离开后,实践团跟随杨经理参观蒲公英茶厂房,随着生产线开动,摘好的新鲜蒲公英经过水洗、甩干、切段、搓捻、烘干、晾晒等十几道工序,一盒盒贴着“蒲先森”商标的蒲公英茶出炉。乡亲们都说,新华村之所以能富起来,关键是有“三宝”,滇蒲是第一宝,小菜园算是第二宝,杨博森则是这第三宝。杨博森带领村民们发展乡村产业,走向致富路,农村的广阔天地给予心怀山海情的杨博森先生追逐田园梦的机遇,同时给新华村注入新鲜强劲的力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只有产业兴旺了农业农村各项事业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乡村文化
新华村李金凤书记带领实践团成员们参观村支部专门设置的爱心书屋以及在驻村工作队赞助下成立的爱心超市。爱心书屋里的书籍数量多、涵盖范围极广,能够满足村民们精神文化方面的软需求,李金凤书记说:“爱心超市通过积分制来表彰表现优异的村民,发放一些日常必需品来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魂,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善向美。


三、挂牌仪式最后,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新华村举办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出席仪式的有新华村书记李金凤、市卫健委驻村干部刘锡友同志、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教师金东旭、学生会指导教师贾涛、物流管理系教师许冰,及部分驻村干部代表和经济与管理学院新华村“乡村振兴促进团”全体成员。此次挂牌仪式代表着新的希望、新的机遇和新的征程,通过建设校外育人基地,整合更多社会文化资源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全面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搭建经济与管理学院与新华村之间合作的平台,为新华村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贡献哈师大学子力量!


队员感想:

我是刘涛,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我跟随团队一起来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新华村”。在李书记和杨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蒲公英种植基地和蒲公英茶厂,通过观察蒲公英的种植生长情况、帮助除草、参观制作环境、了解制作程序,听杨博森经理讲述创业故事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乡村产业生存发展的不易和艰辛。这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祖国需要我们,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祖国的发展需要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我是安琪,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次“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随团队先前往蒲公英小院种植基地参观蒲公英的种植环境,生长态势,期间农户对杨经理称赞不绝,让我也深刻认识到杨博森先生不仅仅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更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领头人”。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了解了当地农村的经济状况,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倾听不同的声音,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应在实践中关注农村发展、感受农村现状,积极参与到农村建设中,为农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我是程鑫,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2021级行政管理专业。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还有很多课本以外的、丰富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不仅让我真正地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次活动包括对村民进行调研、参观产业生产车间以及帮助村民缓解务农压力等。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与淳朴,更感受到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走进工厂,我发现小小的茶叶也需要进行多重复杂的工序,在蒲公英地里拔草,也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这次是我第一次参加实践活动,它锻炼了我,成熟了我,给予我一段美好的回忆。在此后我更会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自己增长更多的见识。